操作人員必須注意保護鋼筋;墊塊、撐腳綁扎要按規范操作;各類插鐵必須用電焊固定;起重工不能碰撞鋼筋骨架及插鐵;臨時偏位的鋼筋要待混凝土澆完后及時復位。
預防混凝土現澆樓板裂縫的措施:
1、對結構薄弱部位,設計應增加構造配筋,板中分布筋排距均勻,綁扎牢固;澆混凝土時,不能踩踏鋼筋,應串馬蹬腳手板操作,保證鋼筋位置正確,使其提高抗收縮能力。
2、加強支模工作,底模剛度大,支撐體系穩固,地基不下沉,支墊部位能擴散集中力。
3、加強混凝土養護工作保證和減小收縮影響。
4、對0.3mm以上裂縫須進行擴大開鑿、批嵌等封閉處理。
預埋件固定應工具化;澆灌混凝土及震動時要仔細;增強洞口框模剛度,便于安裝與拆除;建立嚴格的工序交接檢制。
預防節點處鋼筋布置不合理的措施
1、現澆肋梁樓蓋主次梁、板的節點處上部鋼筋的布置應為:主梁負彎矩鋼筋在較下皮,次梁負彎矩鋼筋中間,板鋼筋在上面,雙向板較小跨度方向鋼筋一般受力較大,應放在較大跨度方向鋼筋下面。
2、連續梁中間支座或框架中間節點處的上部鋼筋應貫穿支座或節點,不得在支座或節點內截斷、接頭。框架梁端節點處上部鋼筋在節點內的錨固長度應符合有關規定,并伸過節點中心線,需要彎折時要保證其水平段長度,彎折后長度不應小于10d.
3、現澆上、下柱縱筋搭接頭,符合設計要求和規范規定。框架頂部節點柱縱向鋼筋的錨固長度較大,在柱內錨固有困難時,可彎折錨固在梁、板內。
4、錨固筋的長度、插入節點深度,不僅配筋時注意不要搞錯,綁扎安裝時也要按規定仔細檢查。
垂直偏差的預防措施
1、立柱模板時應用托線板或線錘嚴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宜先立兩端柱模,校正復核無誤后,頂部拉通麻線,再根據麻線立中間柱模。
2、合理設置模板和支撐系統。單根柱高度不超過4m時,宜采用木材、鋼管或工具式斜撐,斜撐必須固定在牢靠的支點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45°。高度超過4m,應采用?10~12工具式拉筋,用花籃螺栓收緊,鄰近柱模板之間可用水平連桿、剪力撐、或交叉拉筋相連。邊柱要求3面設置支撐,角柱模板除兩邊設支撐外,還應在其分角線位置上增設支撐,以防柱模傾斜或扭曲。
4、梁側模上口的通長圍檁必須用斜撐固定在立柱、頂撐上的橫桿上,其底部水平傾角不得大于60°,模板上口用搭頭將兩側模板固定,梁的傾斜側模應采用斜撐或楔形墊木加固,使其穩固。
預防鋼筋材性的缺陷的措施:
1、嚴格執行鋼筋進場的一整套驗收制度,包括檢查出廠證明書,作機械性能試驗,進行外觀檢查,核對鋼筋的品種、規格等。
2、發現脆斷現象或焊接性能不良,應作化學成分檢驗。
3、重視鋼筋的保管工作,防止機械損傷或沾染油污。需要在現場存放較長時間的鋼筋應堆入倉庫或料棚,并用墊木墊起20厘米以上,防止浸水或受到雨露浸蝕。鋼筋應按不同等級、規格分批掛牌堆放。嚴禁各種鋼筋無牌混雜堆放。
4、不符合要求的鋼筋必須退貨;帶有顆粒狀或片狀老銹,經除銹后仍留有麻點的鋼筋,嚴禁按原規格使用。
預防梁、板的受拉鋼筋有效高度減小的措施:
1、梁、板底受拉鋼筋下要用規定厚度的預制水泥墊塊墊穩,不得用石子、碎磚代替,也不能用兩塊薄墊塊合成一塊使用。
2、嚴格控制梁、板的截面高度、特別是懸臂板根部的截面高度。
3、負彎矩鋼筋應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板內負彎矩鋼筋可用撐筋,也可用鐵絲吊在楞木上;負彎矩鋼筋必須扎牢、放穩。
4、板內預埋管應穿在負彎矩鋼筋之下、彎矩鋼筋之上。
5、對連續梁中間支座處的鋼筋布置以及板內主、副筋的正反方向等易出錯構件的鋼筋布置,必須交底清楚,盡可能做好標記,避免產生差錯。
6、鋼筋綁扎、安裝完成后,必須認真進行隱蔽工程驗收,仔細檢查彎矩鋼筋及負彎矩鋼筋的位置;澆搗混凝土前應進行復查,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澆搗混凝土時應配備專人“看鋼筋”,如有移位及時修復。混凝土工也應該懂得盡量在操作過程中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移位、變形。澆混凝土時不準移動鋼筋。
5、所有應在節點處增加的箍筋、吊筋,均應按要求綁扎牢固。梁端第一個箍筋距離節點邊緣不大于50mm.
預防混凝土垂直偏差過大的措施:
1、模板支撐必須縱橫向成為體系,相互牽住。
2、模板就位掛線應認真復核,特別是在模板組織檢查驗收時,要抽查幾個有代表性的軸線。
3、混凝土澆搗要按建筑體系形狀確定順序和方向,不選用由于澆搗而造成偏差加大的澆灌順序。
4、澆灌混凝土時,不準用吊斗及其他起重物亂撞模板支撐體系,凡經碰撞須及時復測校正,重新加固。
預防混凝土構件截面尺寸超差的措施:
支模前要詳細研究支模方案;固定模板用的螺栓與支撐不能過緊或過松,用套管作為構件厚度的標準;模板安裝好以后,應檢查模板是否符合標準尺寸的要求,過大或過小必須經整改復驗合格后,才能進行混凝土施工。
預防混凝土構件軸線位移的措施:
施工前基準軸線要確定,復核手續、測量誤差要兩人以上簽證;施工方案要明確支模要求及混凝土澆灌順序;起始軸線應事先確定。
垂直偏差的預防措施
1、立柱模板時應用托線板或線錘嚴格校正其垂直度。成排柱宜先立兩端柱模,校正復核無誤后,頂部拉通麻線,再根據麻線立中間柱模。
2、合理設置模板和支撐系統。單根柱高度不超過4m時,宜采用木材、鋼管或工具式斜撐,斜撐必須固定在牢靠的支點上,其底部水平角不宜大于45°。高度超過4m,應采用?10~12工具式拉筋,用花籃螺栓收緊,鄰近柱模板之間可用水平連桿、剪力撐、或交叉拉筋相連。邊柱要求3面設置支撐,角柱模板除兩邊設支撐外,還應在其分角線位置上增設支撐,以防柱模傾斜或扭曲。
3、優先采用柱、梁同時立模的方案。此時,梁模板可兼起柱模頂部水平連桿的作用,同時柱箍、梁底支架、柱支撐可以相互連接在一起,增加了模板的整體穩定性。
4、梁側模上口的通長圍檁必須用斜撐固定在立柱、頂撐上的橫桿上,其底部水平傾角不得大于60°,模板上口用搭頭將兩側模板固定,梁的傾斜側模應采用斜撐或楔形墊木加固,使其穩固。
預防鋼筋間距不符合設計或規范要求,歪斜不齊的措施
1、箍筋要通過計算確定只數和間距,擺箍筋時應先在統長縱筋上劃線,然后按線距擺開。
2、梁鋼筋穿好以后,一般可按架立鋼筋、彎起鋼筋、受拉鋼筋的順序與箍筋綁扎,避免骨架歪斜不齊。
3、梁受拉區好有兩排以上鋼筋,可用短鋼筋墊在兩排鋼筋之間,使上排鋼筋位置正確,控制上、下排鋼筋的間距。
4、認真交底,特別是箍筋間距有變化時要交代清楚。
5、認真操作、縱筋在兩端處要對齊,間距均勻分布;板內縱橫兩個方向均應先劃線,然后擺開鋼筋,進行綁扎,兩層鋼筋間應加撐筋,保持間距。
預防梁、板的受拉鋼筋有效高度減小的措施:
1、梁、板底受拉鋼筋下要用規定厚度的預制水泥墊塊墊穩,不得用石子、碎磚代替,也不能用兩塊薄墊塊合成一塊使用。
2、嚴格控制梁、板的截面高度、特別是懸臂板根部的截面高度。
3、負彎矩鋼筋應有可靠的固定措施,板內負彎矩鋼筋可用撐筋,也可用鐵絲吊在楞木上;負彎矩鋼筋必須扎牢、放穩。
4、板內預埋管應穿在負彎矩鋼筋之下、彎矩鋼筋之上。
5、對連續梁中間支座處的鋼筋布置以及板內主、副筋的正反方向等易出錯構件的鋼筋布置,必須交底清楚,盡可能做好標記,避免產生差錯。
6、鋼筋綁扎、安裝完成后,必須認真進行隱蔽工程驗收,仔細檢查彎矩鋼筋及負彎矩鋼筋的位置;澆搗混凝土前應進行復查,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澆搗混凝土時應配備專人“看鋼筋”,如有移位及時修復。混凝土工也應該懂得盡量在操作過程中保護鋼筋,避免鋼筋移位、變形。澆混凝土時不準移動鋼筋。
預防縫隙夾渣層的措施:
1、在支模前應把接搓處的松動浮面、無強度的水泥殘漿清理干凈,在混凝土澆灌前必須再次清理各種垃圾并用水沖洗。
2、底部模板必須加固、封嚴,以確保常規操作條件下不脹模漏漿,梁、柱節點板應專門設計,便于裝拆和滿足密封要求。
預防現澆混凝土樓板、樓梯踏步板與平臺面凹凸不平的措施:
質量交底要清楚;嚴格按樓層標高布料。專人負責平倉拍實,用長括尺(長木抹子)抹平;圈梁及踏步板一律以驗收后的模板上口為標準,澆灌震實,表面用木蟹(木抹子)抹平;應及時清理澆灌多余材料,不準平攤于澆灌面層,以防超厚,面層不得外露石子。
1、模板必須按澆灌方法、速度,在施工前作好模板方案設計,提出支撐拉結體系。
2、對模板必須事先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認直的檢查驗收,并向混凝土澆灌人員詳細交底,不能任意去掉模板拉結部件,必須拆去時,應及時征得現場施工管理人員及木工同意。
3、澆灌混凝土時,每班必須配備值班木工。指導混凝土操作人員不能任意拆去各種拉和搭支撐。
預防混凝土在運輸、澆灌中離析的措施:
1、用車輛運輸混凝土時,工地道路面層必須平整,每班有人保養,保持運輸平穩。
2、混凝土從拌和機卸料經運輸到入模澆灌的較大允許延續時間,氣溫25℃以下為90~120mim,25℃以上為60~90mim.
3、混凝土在水平與垂直運輸中要盡可能減少轉載次數。
4、混凝土的坍落度由配合比設計確定,現場拌制的合宜坍,落度控制在3~7cm范圍內。
5、混凝土的澆灌高度,自由下落高度應小于2m.
拆模時出現缺陷的預防措施:
1、混凝土拆模強度應以不損壞混凝土表面,不出現掉棱缺角為準。一般非承重的側模拆模時,混凝土強度不小于1Mpa;門窗洞口模板拆模時,混凝土強度不小于4Mpa,承重模板應按規范要求決定拆模時間。
2、大模板脫模后,應趁板面潮濕,粘在板面的混凝土殘漿強度低,立即用長柄鏟刀清理模板板面,然后涂刷新的脫模劑以備使用。
3、模板的構造要使模板易于拆除,拆模的順序應與安裝模板的順序相反。拆模順利,則不易發生掉棱缺角等破壞構件混凝土的現象。
樓梯底板厚度不足、底模板脹模的預防措施:
1、為確保樓梯板厚度的正確,應提高鋸齒形外幫板的制作安裝質量,減少誤差。同時,在安裝踏步側板時,應在踏步側板下口墊上與混凝土板厚相同的小木塊。當混凝土澆搗到該處時應隨手將它取出。
2、樓梯模板下面,應根據受力大小,合理設置擱柵和支撐系統。支撐不僅應與牽扛垂直,也應與擱柵垂直;支撐下部用對拔榫固定,相鄰支撐必須用水平拉桿連接,支撐下面地基土必須預先整平夯實,并加設墊板,地基土不得有積水,以防因支撐下沉、失穩而造成模板變形或脹模。
柱、梁模板脹模的預防措施:
1、柱模外應設圍檁和柱箍,柱箍間距應加密(間距不得大于40cm),同時柱箍與模板之間應采用對拔榫塞緊,以防凸肚或漏漿。柱邊中部加拉螺栓。柱箍相對兩邊應大致處于同一水平上,不得翹裂,以免削弱其自身的剛度。柱上留設混凝土澆灌孔時,門子板應支撐牢固,必要時另加柱箍或斜撐。
2、木模板側模下口必須有夾木釘緊在支柱的橫桿上。當梁側模板上的通長圍檁兼作樓板模板的桁架支座時,圍檁下應加設短柱或短撐木。
3、對拉螺栓應垂直于模板表面,否則受力后將發生錯動而失去作用。對拉螺栓的擰緊程度應適當,擰得太松,模板在受力后即外凸,起不了固定模板位置的作用;擰得太緊,易造成滑牙,較終也失去對拉螺栓的作用。
4、扣件的擰緊程序,對于鋼筋支架的承載能力、穩定和安全有很大的影響。擰緊程度適當,可使扣件具有足夠的抗滑、抗扭、抗拔能務。但不要用力過大,以防滑絲。
5、澆搗混凝土時,不得用震動器強震模板,不得任意拆除柱箍、支撐或梁上口的拉桿。豎向構件應分皮澆搗,并控制施工速度,避免產生過大的側壓力。
預防露筋的措施:
1、凡該設墊塊的部位必須在驗收鋼筋時同時驗收。墊塊厚度根據規范規定的各種不同構件要求處理,并注意固定好墊塊,墊塊的間距一般為80~100cm.
2、振動時不準依靠鋼筋傳動振幅和頻率,也不準把鋼筋擠向模板處。在平臺上操作時,不能把鋼筋踩到板底。
3、模板接縫或與其他構件鑲接處必須封嚴不漏漿;先必須澆水潤濕;在柱根部、柱、梁節點處特別注意封嚴并增設加勁支撐。震動時間要控制適度,看到漏漿應停止震動。
4、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要按現場實際材料申請試配,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盡可能改善其可操作性。
5、拆模時間要按不同構件類型的試塊強度確定,不能過早拆模,以防脫棱缺角。
6、對散落在平臺模板上的混凝土一律要及時清理,對已經綁扎好鋼筋的平臺,對散落其上的混凝土必須及時震實。
預防混凝土養護不符合要求的措施:
1、編制施工方案時,要列入養護技術要求、技術間隙時間規定、材料儲備要求、特殊部位養護注意事項等內容,并在全體施工管理人員中加以宣傳教育和貫徹。
2、在施工準備階段,對所需養護材料、設備、水源等應事先編制技術供應計劃,以做好充公準備,滿足養護要求。
3、對特殊部位如屋面、樓地面、路面及構件斷面較小的受力件等,要特別強調養護的重要性,設專人負責養護工作。
4、在混凝土澆搗12小時后,應加以覆蓋并澆水養護,時間一般不得小于7晝夜。
漏漿的預防措施:
1、木模板拼縫處應平直刨光,拼板緊密;澆混凝土前要隔液澆水,使模板潤濕膨脹,將拼縫處擠緊。
2、邊柱及外側模板下口應比內模板落低50mm,以便使其夾緊下段混凝土,從而防止可能出現的漏漿現象。
3、梁與柱相交,梁模與柱連接處應考慮木模板吸濕后長向膨脹的影響,下料尺寸可稍縮短些,使混凝土澆灌后梁模板頂端外口剛好與柱面貼平,從面避免梁模板嵌入柱、墻混凝土內,但梁模板也不能縮短太多,否則膨脹后未能貼平柱、墻模板,又會發生漏漿現象;
4、板底模板與梁接合處,也應用方木鑲接或用陰角模板;板底模板也就應考慮澆水潤濕后膨脹因素,適當縮小模板尺寸,這樣既可防止漏漿,又可避免板底模板嵌入墻、梁內,且便于拆模。
軸線偏位的預防措施
1、精確彈線:每層都必須從同一基準點出發測出各條軸線,并按測量的要求進行復測,校核其精度是否達到要求,嚴禁用丈桿逐段引測軸線,且不進行校核的辦法。建筑物較長、軸線較多時,可在中間選擇一二點進行復核。
2、成排的柱子宜彈出通線,并將柱子邊線兜方。梁的軸線,邊線宜先用墨斗在樓面上彈線,再引測到柱上,以作復核之用,防止發生梁模板位移。
3、下層伸出的豎向鋼筋應無嚴重位移,如有極少數鋼筋偏移至邊線外時,應先采取校正措施。
4、柱腳處可用短鋼筋或扁鐵撐頭焊在柱鋼筋上,作為模板的限位。柱限位每邊不少于兩根,注意電焊時不得燒傷柱鋼筋。
以上就是西安鋼筋保護層墊塊廠小編整理的預防混凝土施工中的鋼筋移位的措施,感謝您的瀏覽支持。